
發(fā)布日期: 2014-09-18 瀏覽次數:2065 信息來源:
優(yōu)秀的設計師往往以挖掘“被設計對象的思想和感情”來取得成功。然而平面設計師要想成功地再現這些“思想和感情”,僅憑純粹的“美學”是很難達到的。如果從格式塔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將審美直覺心理學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在設計中巧妙地創(chuàng)造出空白并充分利用空白來引導人們的視知覺心理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將人們觀察設計作品時的視覺流程以及各種心理能力參與到設計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與產品進行心靈上的互動,則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空白”非白
空白是沒有任何有形物存在,能夠引起無限思維、想象的空靈空間,正由于沒有任何有形物可作為我們視覺度量空間大小的標準,所以就使這空白空間具有了一種似乎含有無限容納能力的意義。在設計藝術中,空白還有可能是“遮蔽”后的“無”,隱藏后的“有”。這種空白中所蘊含的抽象形體不但有一種“空靈”的美,還留有讓人們充分想象面紗背后情景的余地,它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能深化設計中傳達出的信息內容,幫助觀眾理解其作品,同時又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視覺表達方式,使作品“陌生化”,從而引起觀眾的注意。
二、利用審美直覺心理中的“完結效應”在設計中創(chuàng)造空白
當人們看到被墨水覆蓋的一些字跡時,往往能通過露在外面的筆畫猜出是何字來;同樣當人們觀看一幅寥寥幾筆的人物速寫時,依然能從簡單的線條中看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人們具備的這種能力,格式塔心理學家把它稱之為視知覺的“完結效應”。這種補足活動“得益于我們知覺活動自身向簡化結構發(fā)展的傾向?!雹俣矣绕淙菀装l(fā)生在刺激物有明晰的輪廓線的時候,人們明知道它們并不存在,但看上去卻存在。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是事物的缺席或隱匿的部分,也會成為知覺對象的一個積極的或肯定的成分。在平面設計中我們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視知覺的這種認識功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視覺表達方式。
在廣告設計和標志設計中,我們常常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出簡潔明了的圖形來加強作品的視覺沖擊力,使作品的訴求重點突出。同時,在這簡單的圖形中我們又希望包含足夠豐富的內容和信息,使作品單純卻不空洞,簡潔又回味無窮。如果我們在設計中創(chuàng)造圖形時巧妙地運用人們心理上的“完結效應”——盡管圖形本身是殘缺的,但仍能使大腦獲得一個完整的知覺對象。利用視知覺的這種心理,不僅將得到更簡練抽象的造型,同時創(chuàng)造圖形設計更能增加我們視覺的陌生感、新鮮感和趣味性。
在康定斯基的“隱性結構”理論中也談到通過“遮蔽”和“截取”兩種手段來創(chuàng)造畫面的新視角。他認為,“因為在藝術中隱含的因素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顯性與隱性的結合將為形式結構提供進一步創(chuàng)造新母題的可能性?!睗摬卦诋嬅嫘紊P系中的隱性形象,時常會發(fā)出暗示,豐富藝術家給定的形色關系的深層意義,并找出抽象語言符號與自然(或非自然)對象之間的相關性。
正因為如此,在設計中我們可以大膽地將畫面中的各元素進行分解、打散甚至缺失都不會影響到人們對圖形的認識和理解。當然,前提是在設計中使用“空白”時,要考慮到觀眾的認知水平,并不是任意的“空白”都引起人們正確的“完結”(補足)心理。在運用“空白”時應注意兩方面。
江蘇創(chuàng)藝達文化產業(y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法律聲明 蘇ICP備17072459號-1 網站支持
025-86807775